![]() 关注公众号 |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19
这几天,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直沉浸在激动之中。原因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复函,同意湖州开展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的城市。
这项极具前瞻性的工作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这项创举必然让湖州在滚滚前行的历史潮流中留下自己秀丽的烙印。
敢为人先
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如何践行使命,成为摆在湖州人面前一道沉甸甸的考题。
可喜的是,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有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照生态文明建设“湖州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去年11月,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通过标准化手段,固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果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
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标准,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全国没有先例,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这也是一个几乎异想天开的设想,因为“生态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涵盖的内容过于庞大,湖州区区一个地级市的力量,能完成吗?
设想从提出那天开始就伴随着争论与质疑。但是,在冷静分析后,我们自身具有的优势最终让大家变得跃跃欲试。
优势就是我们有坚实的条件基础。湖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安吉县人民政府牵头制定并发布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牵头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也已正式发布,全市建有一批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这些都为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设想得到了市委书记裘东耀、市长陈伟俊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迅速抽调人员,组建起高规格的专门机构,以全面推进和协调这项工作,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国标委汇报工作。
行动的果敢和浓厚的氛围,让这项工作进展迅速。如今,《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方案》已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省级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项目省质监局已予立项,国家级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国标委也已正式批准创建。“国标委这次为湖州打破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负责人很是自豪:“为一个市政府作批复是第一次,为单独一个方案作批复更是没有过的事!”据他介绍,为了作出这个开拓性的决定,国标委召集了他们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邀请了尽可能多的专家,对这一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认为可行。
湖州的敢为人先,终于在国家层面得到了认可。
三个新字
为生态文明制定标准涉及方方面面,工程巨大,必须凝聚各行各业的专家们的智慧。但是,一个全新的蓝图最重要的还是给世人一个全新的面貌。在这方面,湖州做足了三个新字的文章。
把握政策新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要文件精神,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标准化”的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明确以标准化为手段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树立标准新理念。对照新时期的新要求,抢抓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大好机遇,转变标准化工作思维,从侧重微观管理向更加注重宏观管理转变,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锁定目标新高度。自我加压,拔高标准,确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标准体系,牢牢锁定制定发布《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和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的最终目标。
三个新字为湖州制定生态文明标准起到了以虚促实的作用。很快,一个详实的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任务就摆在了公众的眼前:构建1个生态文明示范区标准体系;搭建1个生态文明标准化服务平台;制定发布空间布局、城乡融合、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机制建设等7个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标准;制定发布1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并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
三个新字,也让湖州进一步凸显了新的战略定位:四个区。
——绿色发展先导区。突出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率先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
——生态宜居模范区。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南太湖流域综合整治,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合作交流先行区。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各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的重要平台。
——制度创新实验区。建立健全考核评价、资源环境管理、主体功能区建设等制度,探索节能量交易、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务实推进
行动迅速是湖州开展这项工作的标配作风。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初拟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标准的导向清单目录,制定发布了一批民宿经济、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地方标准,试点推行,让标准接受实践的检验。
近年来,德清县民宿经济红火发展,作为生态文明标准建设的一项内容, 5月14日,该县发布了中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几个月来,标准的实施对民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不仅是规范,更重要的是向转型升级迈进。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10多个国家的投资者来投资兴业。在后坞村,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老外在山坡上骑行、精致却又怀旧的农民双层小屋、惬意的竹林SPA……“我们更有国际范了!”一位村民兴奋地告诉我们。
5月,以安吉县政府为第一起草单位,以《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安吉县成为以标准化打造美丽乡村的“全国样板”。如今,一个果硕花香的大美安吉已然呈现:71%的森林覆盖率, 75%的植被覆盖率, 187个行政村垃圾收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长兴是个工业强县,其蓄电池的生产和研发执国内牛耳。为了保护环境,天能集团联合县质检中心成功获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承担单位,试点启动以来,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和废旧电池回收的投入力度,企业投资18亿元的废旧电池回收车间,每年可处理15万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率可达99%以上,均优于国家标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心来自于湖州10年来对生态的不懈坚持,来自于全市上下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同追求。今年8月,两场重量级的盛会在湖州的召开,用事实证明了湖州的坚持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8月11日,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环保厅和湖州市委主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作了重要讲话,国内专家学者齐聚共议“两山”重要思想;三天后,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又在湖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在会上对湖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