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业领域区域品牌标准化应用推广平台!
今天是
农业领域区域品牌标准化应用推广平台
当前位置: 品牌宣传
当前位置: 品牌宣传

东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10-18
来源:
浏览次数:
东政办发〔2022〕26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东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7日

  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

  为全面抓好东丰松籽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打造东丰松籽特色产业,结合我县松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特色优势区建设现状

  东丰县松籽产业起步于八十年代末,历经四十多年的运作和积累,松籽市场日臻成熟,已成为依托长白山松籽资源的果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并且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贸易市场的扩大,松籽的采购已经从长白山拓展到小兴安岭、云南、陕西、山西等省,松籽产业在东丰不断发展壮大。东丰松籽产业立足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模式,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品牌培育、技术支撑、规模扩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东丰松籽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冷链仓储物流综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特色优势产业。

  (一)红松林培育情况

  红松产业是我县的特色林业产业,也是传统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红松产业发展,始终把发展红松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势产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断扩大红松产业,从小做大、把有做优、把弱做强,把特色产业做成优势产业。几年来,在退耕还林、清收还林、低质低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造林等重大工程中,大力实施红松果材林培育,特别是在2020年利用政府专项债新建红松果材林1.5万亩60余万株。截止2021年末我县实有3成以上红松林12万亩,其中纯林4.8万亩、混交林7.2万亩,年均采收红松塔2000吨,一产林业资源丰富。

  (二)龙头企业情况

  东丰县现有松籽加工企业124户,其中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33户,松籽加工企业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拥有松籽加工设备5180台套。全年加工松籽能力10万吨,果仁成品量约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年总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

  吉林慧谷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东丰松籽食品产业园区内。建筑面积17297.8平方米,占地面积11227.5平方米,地下仓储冷库5000平方米。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公司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设施,拥有现代化松籽加工生产线7条,其中有出口果仁生产加工两条(产能2000t/年),内销开口松子三条(产能1800t/年),分装生产线两条(产能700t/年)。并以GB/T19001-2000标准和HACCP标准分别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公司正在计划申请的食品国际认证有HACCP、9000、犹太洁食Kosher、BRC、SC、有机产品、BSCI等认证。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西兰、英国、法国、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懂技术、会经营、规模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红松林地和经济合作组织。一是建立专业合作社。全县红松林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参加合作社人员1310人,主要采取统一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产品价格,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提高种植经济效益。二是培育较大规模种植户。全县较大规模种植共11户,成为引领红松果林种植的重要力量。

  (三)产品销售情况

  主要采取大客户渠道销售、门店销售、电商平台等销售方式,产品主要销往南方大中城市。东丰松籽年出口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份额的70%左右,2020年出口创汇全市第一。松籽产业是东丰县外贸出口额的重要支撑点,出口创汇支柱产业。同时,在吸纳社会劳动力方面,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统计,常年从事松籽加工、营销的从业人员有5000多人,在生产旺季,季节性从业人员可达2万人左右,每年为农民创收达1.2亿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左右。

  (四)松籽产品科技研发情况

  为提高科技含量,深化产学研合作,2020年,先后与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松籽产业的科学研究、标准体系构建、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产业技术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计划于2023年,在“中国·东丰松籽食品产业园区”,建立松籽坚果类产品研发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松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五)松籽产业园建设情况

  “中国·东丰松籽产业园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松籽产业为主的功能性园区,位于吉林东丰三合乡,世界最大的松籽加工集散地。产业园计划总投资31.5亿元,分三期实施,总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仓单质押、污水处理、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综合办公、保税仓库、旅游观光等十大功能区。2022年8月,项目一期投产,完成投资2.67亿元,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13家,意向入驻企业15家,可实现产值7亿元,税金14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48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5亿元、税金9600万元,带动就业9000余人。2021年省委景俊海书记到产业园调研时指出:重视研发,建设产品研发中心,往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重要指示。产业园除了为企业提供传统的水电气热服务外,还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金融、检测、研发、物流、仓储、贸易、期货等服务,集融资、生产、交易、仓储、物流、配送等多项综合服务于一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东北三省丰富的松籽资源,打造东丰松籽“亚洲第一乡、国际果仁贸易基地”两张名片。

  (六)产业规划及扶持政策情况

  为了延长松籽产业链、流通链,积极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依托东丰县的区位优势及多年形成的松籽产品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及技术优势,提出了创建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活动。

  《东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打造国家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中国最具特色黑土地农业基地、世界最大的坚果加工产业集聚中心、中国果仁加工业总部基地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国际物流港为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绿色安全粮食、优质“菜篮子”、标准化规模养殖、现代水产养殖、农特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加大对外招商和现有企业扩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工业,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原字号、初字号的农产品资源就地转化,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确保绿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以打造吉林省绿色产业基地为目标,突出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松籽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梅花鹿、松籽、黄牛、食用菌等四大农产品特色产业。促进松籽产业资源整合,打造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向加工发展、产品向中高端拓展,巩固和扩大松籽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2011年以来,东丰县委、市政府为了推进松籽产业更好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松籽行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倡导成立了松籽产业协会,负责日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松籽产业园建设用地以奖补的方式三年返还80%的土地出让金,并对入园企业减免三年地方企业所得税。三是加大企业科研投入,探索走产、科、研深加工发展道路。四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建立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五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松籽产业园一次性给与80万元的产业发展补助。

  二、建设定位

  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松果林建设及红松果林改培、标准化加工企业建设;强化加工企业带动功能,全面提升东丰松籽生产、加工、研发能力;建全产品销售设施、机制,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具有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让“东丰松籽”成为世界品牌。以现有12万亩红松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园建设为支撑,构建红松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东丰松籽”品牌,全面提升物质和文化双重价值。多领域拓展市场,做强做优种植、加工、科技研发、产品销售产业体系,形成一、二、三全产业链园区,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行成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东丰松籽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30年,改培现有红松混交林3万亩,新育红松果林3万亩,实有红松果材林面积达到15万亩,松籽加工企业达200户,其中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达80户,松籽加工能力达15万吨,果仁成品量达5万吨,松籽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增加值20亿元、利润5亿元、税收1亿元,使松籽优势产业成为东丰县支柱产业。

  四、创建内容

  1.制度建设:制定东丰松籽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的制度性文件,如:东丰松籽公共品牌管理及使用制度。

  2.质量认证:成立东丰松籽产业发展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管理服务能力,协助技术专利申请,办理地理标识登记、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

  3.质量监测:成立质量检测机构,制定行业标准,发布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4.品牌创建:培育企业自主品牌100个,创建“吉致吉品”省优品牌20个,大力宣传推广,扶持电商平台、直营店、冷链物流仓储。

  5.园区建设:打造东丰松籽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30家,集融资、生产、交易、仓储、物流、配送等多项综合服务于一身的东丰松籽产业园。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丰松籽特色产品优势区创建领导小组(松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文旅局和14位乡镇党委书记组成。负责松籽产业发展领导工作。设立产业协会,负责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沟通联系办理上级以及县内有关部门涉及的松籽产业事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管理等日常工作;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各组分线作战,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松籽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推进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建立定期调度和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每2周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及时掌握进度,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对新建的松籽产业项目给予优惠待遇。在办理各种证照时,除代国家、省、市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均按照最低标准收取。二是制定和完善财政政策,加大地方财政对松籽产业的引导性投入和必要的资金补助力度;三是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给。对落户我县的“东丰松籽”产业项目,在土地使用上可以采用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应,土地出让价款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对土地出让金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返还。四是制定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在用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同时,对产业发展给予适当的地方税收优惠。对已经投产的“东丰松籽”项目,在税收方面,对符合减免政策的部分给予减免。

  (三)拓宽多元筹资渠道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采取多种渠道融资,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县投资政策和红松果材林优势,鼓励外埠客商对松籽产业进行战略投资并参与创建活动。

  (四)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一是建立健全红松栽植、管护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红松籽仁质量。二是依托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加大对红松果仁的科研和开发力度提升红松果仁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利用。

  (五)实施人才带动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人才,不断充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松籽产业园为载体,用项目揽人才,构建“项目+人才”的人才引进模式,形成项目凝聚人才、人才带动项目的良性循环局面。开展科技人才招商,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借脑引智”工程。积极与重点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一批优秀技术、管理人才到高校参加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健全重实绩、重贡献的考评体系和分配机制,全力提升松籽产业发展人才队伍

  附件: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创建领导小组

  东丰松籽产品优势区创建领导小组

  (东丰松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组 长:邢树纲   县 长

  副组长:姜英坤   副县长

  方 勇   副县长

  成 员:张瑞新   县政协副主席、县财政局局长

  孟祥玖   县发改局局长

  殷晓峰   县林业局局长

  姜 深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郑文兆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李春伟   县商务局局长

  刘海波   县卫健局局长

  宗德林   县文旅局局长

  魏利国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郭 鑫   县生态环境局局长

  张凤礼   县住建局局长

  徐文涛   县城发集团董事长

  陈 桐   吉林慧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一昊   拉拉河镇党委书记

  李 健   杨木林镇党委书记

  李文晶   小四平镇党委书记

  徐 义   横道河镇党委书记

  徐士海   南屯基镇党委书记

  朱 辉   三合乡党委书记

  于子霆   二龙山乡党委书记

  孙忠伟   沙河镇党委书记

  宫化江   东丰镇党委书记

  史益锋   大阳镇党委书记

  王国宽   大兴镇党委书记

  车明松   猴石镇党委书记

  王伟杰   那丹伯镇党委书记

  马胜越   黄河镇镇长

  领导小组职责:辅助项目综合协调,推进具体事项实施,负责产业组织领导、政策制定、规划起草、指导发展、沟通协调、技术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管理等事项。

  设立东丰县松籽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殷晓峰。

  负责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沟通联系办理上级以及县内有关部门涉及东丰松籽产业的事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管理等日常工作。












版权所有: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10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233269 访问量统计:

农业领域区域品牌标准化应用推广平台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