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WTO/TBT通报预警平台 > 预警 > 消费警示

报刊亭,一道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

来源: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4-02-02

  ■ 本报记者 顾鸿儒
  一边是功能性升级,一边是持续性拆除,报刊亭的去与留,始终是城市发展中颇受关注的话题。
  盛夏傍晚,几人围坐亭前,茶余饭后间,来一场民间“议政会”,偶尔夹杂几句家长里短的声响,这幅人气和生活交融的场景,正在伴随夕阳缓缓滑落在天幕之外。
  有城市努力尝试留下这幅美好画卷。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联合当地报刊亭一起推出了读书会活动。据媒体报道,活动每次都吸引不少街坊,他们会“搬着小凳子赶来,坐在报刊亭前,手捧书报,时而思考、时而探讨”,甚至还有人视频连线远在海外的朋友。
  但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一些城市升级改造,报刊亭被划进了拆迁时间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不论从应用还是经营上看,报刊亭好像都在渐渐被大众遗忘。
  时光列车抵达2024年,记者走在北京路口,发现街边一些报刊亭依然健在,属于那段时光、那一代人的印记依然有所留存,描摹着一座城、一条街、一个社区以及一群人最鲜活的模样。
  它,还在
  传统报刊亭,智慧升级后会是什么样?
  一块半人高的触摸显示屏上,虚拟人通过电子语音对操作进行指导,用户不仅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相关功能进行报纸订阅,还能通过语音寻找报刊杂志。此外,在AI的加持下,亭子还增添了天气预报、车次/航班查询、城市导航等数字化功能,并且支持中英文交流。
  这是北京报刊零售公司计划推出的小笨智能“AI+机器人”报亭。据小笨智能销售人员介绍,该项目去年已完成立项,目前正在走审批程序。如若顺利,或将于今年6月前后统一采购,完成传统报刊亭的华丽转身。
  但在完成转身前,报刊亭还是过去那个形象。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街边,有一处经营了20多年的报刊亭,亭主李奶奶虽年近70岁,但对几位当红流量明星如数家珍。因为一旦他们上了封面,杂志总会快速脱销,李奶奶将这种刊物称作“爆刊”。但“爆刊”并非天天都有,纸媒式微,大多数杂志售卖还是艰难。因此,报刊亭纷纷变身“杂家”,依靠售卖饮料、香烟等维持利润。
  李奶奶的报刊亭有几位“老主顾”,每日都会前来购买报纸。2023年11月下旬,李奶奶身体不适,报刊亭关了一段时间。休养好身体后,李奶奶刚一开门,便被附近楼上的“老主顾”发现。这位“老主顾”一口气买了200多元的报纸。“十多年了,来这里拿报纸,早已成为习惯。”这位“老主顾”告诉记者,孙子上小学后,“读报识字”是爷孙俩常玩的一种游戏。
  如今,报刊亭是报纸唯一的线下“根据地”。据了解,新华书店、北京图书大厦等权威书店早已不售卖报纸,而中国邮政只接受订阅模式,即按年定或按月定,并不零售。走在北京市繁华的长安街上,想要购买一份当日的报纸,只能导航寻找附近的报刊亭,在北京西单到东单之间,记者搜到了7个位置。
  李先生来自安徽省,两年前,在长安街附近租下一处报刊亭,室内占地面积约四五平方米,室外有四个展示板,摆满了百余种文化产品。儿童类占比最高,摆放位置偏下,且价格不低,一本乐高玩具积木刊物配一袋乐高玩具售价48元。科普类销量比较不错,如售价30元的《现代航船》、售价20元的《兵器》等;时尚类位置偏中上,恰好在成年人视野范围中,争取让路人“一眼就能看见”封面人物。
  亭内桌子上摆放着一张批销零售进货单据,一天内,报刊亭进货了7种刊物、24种报纸。李先生表示,报纸受众大多是老年人,《长寿养生报》《医药养生保健报》《健康时报》尤受欢迎;而在期刊中,《读者》《知音》《故事会》位列本周销量“前三强”,他将这几种杂志摆放在小窗前最显眼的位置上。
  据李先生介绍,虽然位于北京市黄金地段,但报刊亭租金并不高,每月仅为几百元。记者发现,这家报刊亭正对面的酒店,大床房折扣价为1188元/晚,且不包含早餐。在附近高消费的衬托下,几百元的月租金显得格外物美价廉。
  据了解,北京市报刊亭租金因位置不同,定价有所差异,约在500元至1500元之间不等。
  商海沉浮,竞争激烈,报刊亭为何仍存有一席之地?
  多数受访者表示,一个事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邮政报刊亭是国家建设的一种重要城市公共设施,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经过历史沿革,已经构建出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成为文化服务领域承载着人民情怀的重要标志。
  喧闹街边路人驻足阅读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一批文化消费方式、阅读习惯仍然保持传统模式的群体,依旧是报刊亭的忠实客户。虽然时代在变,但报刊亭的社会职能仍然如初,方寸之间尽展城市文化的活力和张力。
  不断消失的报亭
  地图上搜到的报刊亭数目,其实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西单到东单之间,记者分别前往7个位置,发现其中两处报刊亭早已被拆除,完全看不出一丝存在过的痕迹。
  当下,报刊亭的拆除进度已经“超过”了大数据的更新速度。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杜振华向记者介绍,我国城镇报刊亭主要由邮政、报业集团和民营等主体设立,邮政报刊亭数量占比过半并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拥有邮政报刊亭8000处,比上年年末减少1000处。其中,北京市拥有邮政报刊亭658处,比上年年末减少45处;深圳市拥有邮政报刊亭425处,比上年年末减少68处;天津市拥有邮政报刊亭总数203处,比上年年末减少68处;上海市拥有邮政报刊亭0处,与去年持平……
  2021年,上海拆掉了仅存的12处邮政报刊亭,自此,这座立志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的国际大都市,街边再也不会有那一抹绿色风景。
  如果说,2000年国家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是给报刊亭发展吹响号角,那么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则为报刊亭快速扩张提供能量。据媒体数据,2008年,北京市拥有邮政报刊亭2510处,上海市拥有邮政报刊亭2175处,广州市拥有邮政报刊亭2102处,深圳市为569处,天津市为429处。
  十几年后,报刊亭缘何数量锐减?
  近些年,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已经从纸质化转向多元化。搭载融媒东风,有些纸媒乘风而起,也有一些纸媒难以承受转型的阵痛,最终以停刊告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出版1709种报纸,比2021年减少43种;总印数271亿份,比2021年减少12亿份。期刊为10139种,比2021年减少46种;总印数为19.3亿册,比2021年减少0.8亿册。
  “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彻底改变。”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孙兵向记者表示,互联网改变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纸媒受众市场萎缩,致使报刊亭核心功能弱化,内容更新速度变缓,信息传播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几位亭主也向记者表述了艰难之处,其中报纸、杂志等产品滞销被频繁地提及。据了解,一份报纸售价中,利润占比20%,但单价和销量均很低。杂志利润稍微高一些,价格也一路上涨。近几年,一些杂志售价翻了几倍,然而利润却保持稳定,再加上消费者颇有微词,这些都使得报刊亭的文化产品愈发难卖。“2020年,《财新周刊》售价30元,2021年涨到40元,但在淘宝上,19.8元可以买到一本同期刊物。”
  此外,报纸、杂志等滞销产品由于管理模式不同,退回比例也有差距。无法全部退回的,只能等待过期被打折处理或作为废品回收,亏损严重。
  报刊亭,该不该留?
  当下,城市更新改造如火如荼,报刊亭究竟该拆还是该留?
  观点认为,虽然纸媒式微,报刊亭昔日盛况不再,但仍具备一定消费市场。并且,在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和社区建设上,报刊亭可以贡献更多。
  一些报刊亭正在努力转型,在进行文化传播的基础上,争取契合城市形象建设。这或许会成为破局的一种方法。
  杭州首个“智能报刊亭”在下城区武林广场亮相。这所报刊亭无需人值守,顾客通过微信、支付宝或投币的方式就能买到报纸和杂志。
  无独有偶,在广州街头,一批深红色的智能报刊亭惊艳亮相,不仅可以自助售卖或借阅书报,还具有生活缴费、手机充电、共享雨具等便民服务功能,深受好评。
  “随着时代发展,报刊亭也需要与时俱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可以为报刊亭赋能、赋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杜振华说。
  此外,考虑到在社区居民生活中,报刊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不少专家建议将其融于社区建设中。
  孙兵认为,在城市建设上,报刊亭占地问题始终颇具争议。但如果将其变成联系社区的通道,或可发挥更大作用。“如今,社区建设面对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功能。报刊亭的加入,不仅可以让政治思想、人文思想更好地走进社区,还能在共享信息之际,促进新老居民融合,提升社区凝聚力。”孙兵表示,报刊亭应加强统一机构管理,但归口管理部门应是民政、邮政抑或其他,值得全社会深入探讨。
  杜振华同样认为,报刊亭的发展需要统一归口单位,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只限一个管理部门,相关规章制度整齐划一,可以改善报刊亭杂乱现状,解决‘摊大饼’等占地问题。”
  此外,杜振华建议,报刊亭“进”社区需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将其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加强资金扶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以推动报刊亭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各地报刊亭改造升级已有成果,在北京,北京报刊零售与百万粉丝知识博主联合,推出直播报刊亭;在深圳,“种子邮局”报刊亭除了销售咖啡、果茶等饮品外,还提供信函收寄、明信片邮票销售等邮政普遍服务;在安徽,马鞍山报刊亭“变身”网红打卡点,一身墨绿色新装构成马鞍山路边浪漫的色调。这方“心灵园地”,仍然吸引着人们因地制宜、创新拓展,探索着“老报亭焕发新生机”的路径。

版权所有: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10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233269
吉ICP备050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