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WTO/TBT通报预警平台 > 预警 > 消费警示

四川东郊记忆:打造商文旅融合“成都样本”

来源: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5-03-04

  在成都成华区,一座由苏联援建老厂房蜕变的“时空折叠场”正颠覆商业想象——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以“电子工业遗存+先锋文化”的破圈组合,成为全国商文旅融合的现象级地标。
  东郊记忆的故事,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大项目之一,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曾有过“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辉煌。这里曾诞生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创造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多个第一。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座老厂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2009年,成都市政府决定将其保留为东郊工业文明遗址,并交由成都传媒集团进行保护性开发。2011年,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成功开园,标志着东郊记忆从工业厂区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
  然而,东郊记忆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开园后的十年里,园区面临着零售业态单一、消费场景缺乏、人气低迷等挑战。为了打破这一困境,东郊记忆的业主单位决定进行全面保护性改造,推动商业空间的高效利用。
  在保护性利用工业遗产的基础上,东郊记忆投入上亿元资金,对园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硬件和风貌改造。从场馆、公共区域到楼宇,近10万平方米的空间焕然一新。园区不仅对游客中心、物业和公共配套设施等进行了提质扩容和功能改造,还优化了建筑立面、街道路面、景观绿化、雕塑装置、氛围导视、灯光亮化等,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进一步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东郊记忆创新性地对原建筑设施进行特色空间布局优化,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各类特色零售消费场景,提升特色营销水平。
  如今,走进东郊记忆,你会发现这里已经是一个集零售、文创、音乐、展演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同时融合美食餐饮、体育健身、研学旅游等十多种特色业态的新型商文旅消费集聚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音乐演出,购买到独特的文创产品,品尝到地道的美食佳肴,甚至还可以参与到工业体验、时尚潮购等活动中来。
  东郊记忆的成功转型,不仅得益于硬件设施的升级,更在于其商业主体服务品质的提升。园区通过实施“四大运营”提升,构建了商业管理服务系统和资源库,为入驻企业(商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通过减免租金、产业服务、品牌宣传、资源整合等措施,形成业主方、运营方、企业(商家)多方相互赋能的良性发展态势。这种良性发展的态势,吸引了众多头部企业(商家)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也完成了近100家小微企业的快速孵化。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3年,东郊记忆全年园区营收超过20亿元,较改制前增长了283%;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较改造前增长了264%;入园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近3小时,人均消费额较改造前增长217%;举办超过2000场各类文创、音乐、演艺、会展、市集、品牌推广等文旅商体活动,较改造前增长233%。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园区更是实现了营业额和客流量的双增长。在商业活力方面,园区入驻品牌商业企业近300家,其中全国首店10家、西南首店14家、成都首店30余家,较运营改造前增加163%,物业出租率由68%提升至95%。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东郊记忆对商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东郊记忆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通过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了老工业遗址的新活力,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为零售业创新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王旭光

版权所有: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10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233269
吉ICP备050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