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WTO/TBT通报预警平台 > 预警 > 消费警示

绵阳:“三破三立”激活科创名城消费新动能

来源: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5-09-11

  □ 本报记者 王旭光
  在“中国科技城”绵阳,一场以“三破三立”为主线的零售业创新变革正蓬勃兴起。面对存量闲置率高、数字化短板、业态同质化等挑战,绵阳以盘活资源、智慧赋能、多元融合为抓手,通过政策活水浇灌、市场主体攀高、营商环境优化三大举措,全力打造西部消费创新高地。今年成功入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后,绵阳更以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零售业向“高效、智能、融合”方向跃升,为城市商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多元融合催生消费新势力
  “绵阳拥有110余处建筑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零售设施,但低效闲置率高达45%,这既是资源沉没,亦是发展潜力。”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聚焦37处重点项目,绵阳正通过业态重构、场景再造、模式创新等手段,力争到2027年盘活闲置商业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经营面积40万平方米,让“沉睡资产”转化为推动绵阳商业发展的“活水源泉”。
  这正是绵阳破“存量闲置”之困,立“资源盘活”新局的体现。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绵阳正以“存量变增量”推动商业空间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让每一平方米都释放消费活力。
  智能购物车自动规划最优购物路线,电子价签实时更新促销信息,AI导购根据消费者偏好推荐商品……破“数字鸿沟”之障,立“智慧零售”新标,这些场景正成为绵阳零售业的“标配”。
  针对零售业数字化率仅40%的短板,绵阳充分发挥科创优势,打出“智慧零售”组合拳:在主体赋能方面,支持汇星、百盛等龙头企业建设智慧商店,应用电子价签、智能购物车、AI导购等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在载体升级方面,推动万达、凯德等商圈打造“智慧大脑”,集成智慧停车、导航、支付、营销等功能,解决“找车难”“排队久”等痛点;在模式推广方面,推行“产地直采+仓储分装+社区柜投放”模式,拓展“绵小涪”无人智慧生鲜微市覆盖范围,让居民下楼即可取到新鲜食材。
  根据规划,绵阳将在两年内将零售业数字化率提升至80%,供应链成本降低5%以上,零售共同配送率达70%,将科技城的“硬核实力”切实转化为百姓购物的“便捷体验”。
  为破“业态同质”之弊,立“多元融合”新态,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摒弃“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着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仓储会员店、折扣超市等效率型业态,以高效运营激活消费潜力;二是精心培育100家社区“一店多能”店铺,打造集购物、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家门口服务枢纽”;三是打造主题体验消费新高地,围绕科技教育、汽车文化、“她经济”等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四是推广绿色商场理念,倡导可持续消费模式,引导消费理念升级。通过推动零售业从单纯的交易场所,向融合“商品+服务+体验”的综合平台转型,精准对接并满足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活水浇灌打造消费新生态
  零售业创新离不开政策支撑,绵阳出台《2025年绵阳市支持连锁品牌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并将统筹利用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引进首店、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零售、智能零售等。在降成本上,绵阳落实落细“省21条”、小微企业上规提质等政策,加快兑现激励资金,推行重点招商项目“服务绿卡”,为企业减负。在破瓶颈上,绵阳创新财政金融工具,推广“智数e贷通”“服保贷”等产品,着力解决企业在盘活设施、数字化转型中的融资难题。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绵阳实施“聚变裂变”工程:“一企一策”深入推进重点商贸企业梯次培优;通过“个转企、小升规、规做强”专项行动,推动传统门店提质增效;对接知名超市品牌,支持其落户绵阳或对标“胖东来模式”调改。“目标到2027年,形成‘百亿级企业引领、十亿级企业支撑、亿级企业集群’的雁阵格局。”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项目签约到开业仅用6个月,绵阳速度让我们惊叹!”某新入驻商场负责人表示。这背后,是绵阳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推行“企业点单、部门报到”服务模式,主动靠前解决项目落地、企业经营中的堵点难点。此外,绵阳深入推进消费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印发优化支付服务清单等,营造“既亲又清”、安心经营、放心消费”的生态。

版权所有: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10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233269
吉ICP备050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