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委员会欧洲标准化高级别论坛(HLF)第四工作组发布了“欧洲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革命的演进、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崛起及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欧洲在国际标准化的领导地位遭到冲击,导致部分国际标准不再完全适用于欧盟市场。在此背景下,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欧洲标准(EN)、欧洲协调标准(hEN)与ISO/IEC国际标准的协调一致性关系,以机械行业为例,探讨了标准一致性差异对欧盟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帮助欧洲企业有效应对挑战、把握发展机遇。
报告发现,对于欧洲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差异评估,缺乏统一的术语及系统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在机械行业欧洲协调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周期存在显著差异,且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可能影响产品的设计。报告对采用国际标准及自主制定欧洲标准的两条路径进行了获益风险权衡,认为国际标准本土化具有全球适用性强、合规成本低、有助于提升欧盟技术领导力的优势,风险在于可能偏离欧洲价值观及市场特殊性。自主制定欧洲标准将更好满足欧盟立法需求,但相应地存在全球适用性低、增加企业全球合规成本的风险。在机械行业,CEN协调标准采用ISO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为30%, CENELEC协调标准采用IEC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为90%。
报告提出以下九条核心建议:一是统一术语表述,建议使用“完全脱钩”“暂时脱钩”、“部分脱钩”等概念;二是提高数据透明度,向利益相关方公开欧盟委员会与ESOs的标准化流程数据;三是就数据报告方法达成一致,以帮助欧盟委员会和利益相关方确定在国际层面的优先事项;四是建立追踪系统,监测EN/hEN采用国际标准的时间差;五是创建欧洲标准化专家库,优化资源分配以加强标准化工作布局,并识别知识和能力缺口;六是优化协调标准制定流程,增强标准对欧盟立法的支撑;七是加强ESOs内部法律专业知识能力建设,确保质量检查合规;八是致力于维护欧洲协调标准体系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推动立法程序和标准制定效率之间的平衡,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律的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健康要求;九是全面评估标准一致性对经济收益、技术风险及市场机会的影响,为作出明智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上述措施,欧盟将着力确保其标准符合欧洲市场需求及价值观,同时争取实现在国际层面的协调与统一,强化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引领地位。
原文链接:
https://www.cencenelec.eu/news-and-events/news/2025/brief-news/2025-01-23-hlf-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