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平台 > 信息栏目 > 工作动态

加强标准化科研 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3

 

加强标准化科研 助力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加快建设标准化强国,我国标准化事业将开启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科研与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科研机构,要坚持自立自强,树立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突出提升标准化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夯实标准化科研基础,加强标准化科研创新驱动,提高标准化服务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标准化科研机构,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服务质量强国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大力强化标准化基础研究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加强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标准化基础研究与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及社会发展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标准化的发展根植于经济社会进步,服务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基础性作用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标准化基础研究有力支撑新标准化法等配套法规研制,推进完善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基础系列国家标准体系,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咨询课题研究,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对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强化标准化基础研究,全面提升综合标准化能力,我们要紧跟时代进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要着力夯实基础,持续加强标准化战略规划能力和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紧跟国际标准化趋势,深入开展标准化战略与对策研究,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全力推动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支撑做好实施行动计划研究编制、宣贯材料编纂以及释义解答等相关工作。持续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研究,深入拓展标准化教育、标准相关领域评价等研究,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理论和基础知识体系。

  要着力丰富资源,不断扩大以标准为载体的标准化基础通用科技成果。充分利用特色领域优势,持续加强人类工效学、术语与图形符号、信息分类与编码、统计方法等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中国人体特征数据库、术语数据库、信息分类与编码资源库等标准化基础数据资源,为促进产业现代化,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做强标准化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要着力创新发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和“堵点”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围绕服务共性技术平台、产业再造工程、构建数字规则体系以及“卡脖子”技术问题等,积极开展开源标准、机器可读标准和标准数字化研究,加强数据质量、产品数据字典、数字化工厂等工业数据治理以及标准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型标准化方法和解决方案研究,依托标准实体数据库,深化拓展国家标准科学数据的建设与应用,为促进科技进步积极贡献标准化力量。

  扎实推进标准化科研应用

  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强化标准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愈加重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等对标准化的需求更加旺盛、要求更高。我们要树牢服务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处理好综合与专业的关系,发挥好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ISO/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平台优势,加强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共性技术标准高质量供给和标准之间的融合,提升高质量标准供给水平。

  要不断拓展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研究。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着力点,系统建立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领域标准体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绿色、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安全等领域,研究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数字化发展的标准体系研究,以标准化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深入开展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产业化深度融合机制研究,在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健康信息等领域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

  要大力深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目标,重点开展未来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强化品牌培育与管理、社会信用、在线信誉、顾客体验等关键标准研制及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点开展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化研究。加强政府管理领域标准化研究,助力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数字政府标准化、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提升。加强适应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特征的技术标准研制,在电子政务、工业产品准入、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技术贸易措施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与实施效果评价,发挥标准化在政府管理“放管服”改革中的支撑作用,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要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化研究。围绕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政府数据治理与利用能力、新能源汽车召回智慧监管、基于区块链的信用管理和社会责任,数字化第三方评估及大健康领域标准化、新兴生物领域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研究。围绕食品智能控制与追溯、新型感官分析与消费喜好、现代物流、在线教育等领域加强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开展数字经济标准体系研究,培育引导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有序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持续提升标准化服务效能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支撑,我们要站在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着力点,统筹标准化科研和技术服务,聚焦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找准支撑政府、服务市场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融通点、发力点,释放标准化科技成果应用效能和技术服务潜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要优化支撑政府方式。围绕市场监管,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电子商务监管、缺陷产品召回、企业标准“领跑者”等领域系统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围绕社会治理,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在农业农村标准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社会信用、标准化评估等领域不断发挥融合创新作用。围绕公共服务,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化等方面着力发挥基础规范作用。围绕政府治理,强化标准引领保障,在资源环境、能效水效、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等领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要增强服务市场能力。服务新发展格局标准化需求,积极参与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参与规则治理、对接国际标准、畅通贸易便利的桥梁作用。服务产业协同标准化服务需求,发挥主导参与重要领域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作用,以标准化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服务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需求,积极对接新技术信息基础设施标准研制需求,协同提供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基础设施标准研制服务。

  要拓宽推动发展渠道。坚持深根细作,进一步加强人类工效、感官分析、信息分类编码、知识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环境智能监测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开发,加大产业化推广力度。加强对外合作,大力推动前沿领域的自主研发,加强与同行科研院所和重点区域科创平台互补优势,在数字政府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共享经济、现代服务、机动车安全技术等领域培育关键技术,推动标准化科研破壁创新。积极走向地方,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雄安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新兴产业集群等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需求对接,打造新型标准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助推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家队力量。

  着力加强标准化国际合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新发展格局中,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只有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标准被视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中作用尤为重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标准化格局正在重构,标准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国际标准化工作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要居安思危,主动有所作为,着力加强标准国际化合作。

  积极推进基础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加强与ISO及成员国沟通合作,进一步在能源管理、绿色金融、在线信誉、合规管理、感官分析、电子业务、健康信息学、贸易便利化、教育服务、老龄化、统计方法等领域加快推进,争取早出成果。

  积极有效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紧跟前沿发展趋势,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依托国内超大市场和业态新发展实践,加强新能源、营商环境、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机器可读标准、政府服务与治理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努力实现新兴领域技术突破,争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深化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标准化机构合作。围绕节能环保、高效制冷、消费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信息服务等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需求,拓展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有关机构合作,促进标准化政策相通、标准联通。围绕RECP成员国标准化共性需求,加强标准化政策体系研究,积极推动区域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

  推动标准化成果转化促进国际贸易畅通便利。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选取能源、电力、铁路、汽车、农业、食品、消费品、教育等“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开展标准比对分析和研究。与开展大宗商品贸易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大型国企加强合作,提供中国标准海外示范与推广等全流程、一体化国际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国际标准化服务合作水平。

 


版权所有: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10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233269
吉ICP备05001602号